首页 /  茶文化 /  茶人茶事 /  高山茶叶富农家——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群众发展茶产业小记

高山茶叶富农家——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群众发展茶产业小记

    图为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布次仁(左)和技术指导达娃卓玛在查看茶叶长势

    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种茶史悠久,早在《格萨尔王传》中就有记载,“门隅仙茶,玉罗冈吉(藏语意为“玉叶独秀”)”。在格萨尔王时期,门茶“玉罗冈吉”与汉茶“梅朵央增”、藏茶“金叶巴扎”并称西藏“三大名茶”。上世纪70年代,该地曾兴办过勒布高峰茶厂,但随后因经营不善倒闭。

    茶厂虽然倒闭了,但当地群众仍坚持种茶。2011年,勒门巴民族乡组织132名群众成立了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选举罗布次仁为合作社理事长。

    罗布次仁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1991年从错那县觉拉乡觉拉村来勒门巴民族乡务工时,与当地姑娘喜结连理后定居于此。

    在勒门巴民族乡群众眼里,罗布次仁是一个能吃苦、有干劲、有能力的能人。因为能干,他先后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勒村村委会主任、勒村党支部书记。

    “现在,种茶群众平均每户增收一两万元。”罗布次仁说,“特别是注册了‘勒仓莲’商标后,茶叶更好卖了。”

    罗布次仁告诉记者,“勒”指的是勒布沟地区;“仓”指的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该地是仓央嘉措故里;“莲”指的是莲花生大师,相传莲花生大师云游至此时,被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在此修炼多年。

    勒门巴民族乡所在地海拔2800米左右,是我区著名旅游景点勒布沟的核心地区。勒布沟为门巴族聚居地,由吉巴门巴民族乡、贡日门巴民族乡、麻麻门巴民族乡、勒门巴民族乡组成。种茶地区主要是勒门巴民族乡和麻麻门巴民族乡,以勒门巴民族乡种茶史最为悠久。

    勒布沟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带,该地年日照时数为1940小时,无霜期186天,年平均气温10.03℃,特别适合茶叶生长。2014年5月22日,该地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在安徽省的大力支援下,勒门巴民族乡走出了“基地+农户+协会”的茶叶产业发展之路。群众既可以靠种茶增加收入,也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今年65岁的勒村群众措姆,腿有残疾,行走不便,外出机会少,目前在合作社从事除草、包装等工作。“在合作社上班每天能领到150元工资,一年下来有两三万元收入。”措姆满意地说,“我希望茶产业一直兴旺下去,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目前,我们生产的茶叶有大叶茶、红茶、绿茶等多个品种。经过发展,现在茶田面积达693亩,年产茶叶近万公斤。”罗布次仁说,“由于产量不高,目前供不应求,经常是还没生产出来就被预定了。”

    为了提高产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当地狠抓人才培养。2017年,在安徽省支持下,勒门巴民族乡选派勒村群众达娃卓玛到安徽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种植、管理、加工等技术。学成归来,达娃卓玛成为合作社技术指导。

    “我现在不仅负责茶树育苗、茶田管理,还负责茶叶实体店销售和网上销售等工作。去年,合作社茶叶销售额近250万元。”达娃卓玛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慕名来买我们的茶叶。只要我们好好干,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记者 段敏)

来源: 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