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陕西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沙坝村,日产2500公斤黑毛茶的初制厂机器轰鸣,良种茶叶扦插示范园满目青翠,山水环绕的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园生机勃勃……沙坝村的村民们说,自从第一书记张可来到这里,村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2015年3月,茶学专业研究生张可作为高层次紧缺人才,被引进家乡南郑区,在区农业农村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一年后,他被选派到法镇沙坝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任职时,张可受到双重质疑。
亲朋好友们问,这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咋又回来了?
沙坝村的村民们表示怀疑,一个30岁不到的小伙子能干啥?
张可没有正面回应。他从小家境贫寒,父亲身体残疾,是乡亲们的帮衬,让他家迈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儿。靠着国家的奖学金、助学金,他最终完成了学业。在学校时,张可就积极入了党。“我深知穷人过日子的艰难。因此,用自己所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张可说。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张可给自己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白天入户调查,晚上整理归类。他了解到,村民主要靠种点散茶和外出务工谋生,但是种植始终没有形成规模。
张可组织村两委班子反复商议,研究制定《沙坝村脱贫攻坚作战图》,提出了“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寻找龙头企业,跟企业负责人讲沙坝村的自然优势、区上的扶持政策、驻村队伍的技术人才优势。
拉家常、掏心窝、说前景、订计划、争取产业扶贫资金。在张可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汉中农茗园茶业公司总经理王忠伟终于答应到村上投资。
企业同意了,村里却炸开了锅。村民们思想保守,担心土地和投入“有去无回”。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张可找到村里的老党员、有威望的长者,讲政策、算细账、做工作。在村上召开土地集中流转会议时,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4个多小时。张可耐心地解答大家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因势利导,终于做通了群众工作。在短短1个月内,他把涉及30多户农户的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
一心为民的赤诚、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打动了许多企业家,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来投资的陕西大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荣对张可说:“小张书记,是你的执着感动了我,我就是冲着你来的!”
目前,已经有3家企业成为沙坝村的合作伙伴,共计投资687万元,建成了陕南最大的黑毛茶产业扶贫示范园、茶叶扦插产业扶贫示范园、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园,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黑毛茶扶贫园区日需1000公斤鲜叶,产干茶2500公斤,解决了全村乃至全区800户茶农夏秋茶鲜叶的销售难题,让农户6月至10月在茶园收获的老叶子也能顺利出售,亩均增收1000元。沙坝村成为了省市区产业扶贫观摩示范点,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我带领群众走的这条‘脱贫路’,既是群众的‘幸福路’,也是我人生的‘奋斗路’。”张可说,“我愿把自己的奋斗和群众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与群众的心越贴越近,也让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刘居星)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