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的原型
釜的出现可以追究到中国唐代对于砖茶饮品的习惯,日本第一次出现则是于奈良时代(645-781)。釜从一个单纯作为装热水的家用陶器,发展到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在十一世纪的日本,人们每天都会使用这种水壶,然而这并非为了存茶而特别制造的。当抹茶传到日本时,煮水的水壶仍为厨房用具。厨房里有个装锷的釜,作为防烟物,置于煮饭的泥制灶炉上。这种早期的样本,为传统类型,其后被认是晚期茶道釜的原型。有几幅起源于十三世纪的画卷,表明当时人们普遍接受品茶,但仍在厨房中进行。
十四世纪中期,品茶环境已有了改变,由厨房移到廊中(即厨房与客厅间的走廊)。将本来用于烧水,具有车轮凸缘的釜,放在走廊的风炉上。这种釜的两边都有一个盖子和环形圈,透过链条可以在壁炉上方使用。当时釜只是单单用于烧水,烧好后水就会被倒入另一个汤瓶内,釜的功能性与晚期的茶道有很大的不同。
铁壶形状模仿了这些器皿
铁壶是一个铁铸茶壶状水壶,具有一个向上弯曲的壶嘴和一个向上提的手柄。通常铁壶的壶身平均高度(不含提手)均十公分~十三公分。铁壶于一八零零年左右出现在日本,为了更多的了解铁壶,需要追溯到一七五零年前使用的器皿背景来进行研究,这些器皿对于铁壶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时有很多的器皿在被使用,它们的外形与铁壶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由于使用上的需要,铸物师模仿这些器皿的形状制作铁壶。
1、手取釜:又称手持釜,一般手取釜的容量大约是四公升,一般大小的铁壶的容量约为手取釜的三分之一。
2、铫子:一般由铁或陶、铜制成,釜身具有水平线与顶部开口,釜底部有着三个铸铁的足点。
3、水注:又称之为水罐。在十六世纪时,水注被作为茶道晚餐(怀石)食用器皿。最初是模仿铫子规格设计,作为调料容器,水注和某些铁壶的形状已十分相似。
4、药罐:约在一七零零年被称为药罐的铜水注在日本出现,主要功能是加热水。
5、土瓶:江户时代早期(1600~1868年)没有上釉的土瓶被用于装茶并广泛使用,这个方式是从浸泡草药中转变而来。
当今普遍的观点是认为铁壶的前身是手取釜。当然,手取釜和铁壶的相似点不仅局限于外形上,在材料、铁铸和制造技术上有基本相同。
为什么釜要演变成铁壶的形式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说法。即便是在国内最顶级的铁壶收藏家的人群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江湖上有名的唐草觉得釜和铁壶之间不存在演变关系,他认为铁壶是由酒器转变而来的。也就是说铁壶是突然出现的,而不是由釜演变过来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日本用来温酒的铫子长这个样子,这么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而主流的观点认为铁壶是由生产釜的工匠为了使用的方便,改进而来的。
那到底釜为什么要演变为铁壶?不方便?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一定是江户时期演变过来的呢?
经过讨论,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观点。我们认为,铁壶的确是由釜演变过来的,这是由于日本茶道形式从点茶道向煎茶道演变的历史阶段,在用具的使用上产生的变迁,导致了煮水工具从釜到铁壶的过渡,而且是从日本平民向上延伸到贵族层面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