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具茶器 /  金属茶具 /  走进日本铁壶(三):铁壶的釜师体系和堂号体系

走进日本铁壶(三):铁壶的釜师体系和堂号体系

各地都有做铁壶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地方的大师。御釜师并不是说是皇帝的釜师,而是表示他是一个釜座的成员,他有自己的主人,武士主人免他的各种税来保护他,武士主人垮掉了,御釜师就也跟着消失了。

要说釜师体系和堂号体系,首先说的是千利休和千家十职。

十个人各司其职,这影响很大,现在各家有好多人都模仿他搞茶家十职等等的。但是时代不同了,其实已经不存在这个的环境了,其中专门做釜师的大西清右卫门,有一栋楼就在三条,他的釜座现在还在那儿,还活在釜座里的成员现在有两家,一家还在做釜,还有一家不做釜了。

座制度,就是当时这批人来免去自己的一些社会职责,不用当兵、不用打仗,座制度的人针对他们的老大就称之为御釜师。

到了江户后期明治时期,社会越来越稳定了,御釜师的主人们也没有能力再保护自己座制度下的座师御釜师了,就四散解体,然后就出现了作坊主。

作坊主就整理这些已经失去了护佑的御釜师们,生产自己的堂号。

安之介各代都在铁壶上铸造安之介这几个字吗?

龙文堂最重要的铁壶堂号,既有精品,也有大量普通的。从安之介到现在也有11代(另说九代或十代,实际上是表达和对最初代追认上的差异)。基本上没有一代会在铁壶上打安之介这几个字的,他那个身款叫“龙文堂造”。而且要判断是不是安之介,是要判断不同时期铁质和画押、造型、工艺、铸造孔等等的,而不是去看写什么字,当然如果字能和这个箱子对得上也很好。

全世界各国的各种的文物、文化都被VA(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英文缩写)这个博物馆收藏,被这个博物馆收藏被视为一个被世界人认同的特别重要的一个象征。龙文堂的铁壶作品在1876年就被VA收藏。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VA,它可能奠定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于东方世界审美的一个基础。

龟文堂

龙文堂从1800年前后到现在两百多年了。两百多年只有一个徒弟独立门户成功,就是这个波多野正平。

龙文堂学徒波多野正平(1812-1892),出身于近江八幡市,11岁投入初代龙文堂门下,学习铸造长达17年,30岁时回到琵琶湖畔开设了工坊以“亀文”为号。

龟文堂记录在案的徒弟,仅有两位。一位是八幡本地的铸造师,姓井上,号“梅泉”,也成为了著名的制壶师。另一位是出身于岩屋桥的秦米蔵(1823-1890),号“蔵六”,自称“秦藏六”。明治初年,他雕刻完成了“天皇御玺”和“大日本国玺”,至今仍用于日本的官方文书。藏六做的东西,相对结实一点。

雨宫金寿堂

还有一个堂口叫金寿堂,创始人是雨宫宗兵卫。

金寿堂雨宫宗兵卫铸造了奈良药师寺的“圣观音像”。雨宫宗兵卫有一个好处,刚才说了安之介有11代,安之介有11代,藏六现在也有四代、五代、六代,刚才说的大西现在是13、14代,然后高木也有五代、六代,这个这要在中国不可思议,齐白石的儿子叫齐良已,他能给自己说我也是齐白石?齐白石二代?吴昌硕的孙子也落款吴昌硕?或者叫吴昌硕三代目?日本这几代目就是第几代,比方说安之介七代目,就是说这是第七代的,而且安之介七代目和安之介一代,和二代安之介之间还没有血缘关系,就是我授权你可以当这一代目。雨宫宗兵卫简单,只有一代,就证明他基本上就是江户和明治时间。

当代日本梅泉

现在我们一朋友,托人从日本带了一把壶叫“日本梅泉”过来让我看。我就说,哎呀您这壶是绝真无疑,但是是上个礼拜刚做的吧,他说那怎么讲呢?我说你这个是一个日本的现在一个釜师花了钱,找日本的政府买了这个梅泉的使用License来做的,日本政府授权他做的印章什么全都对,可是铁质不对啊,那肯定是新做的,铁质不对,印章对又怎么样呢?

  近代时的三条釜座

三条釜座的藩方工匠,后来变成了普通的商业街区。为了解决落魄武士和工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明治政府鼓励发展“浜物”,即“出口商品”。到73年的时候出了一个人能够出口对外展览,后来到费城的世博会。

“起立工商会”很重要,它专门负责向海外输送工艺品,笼络了大约60位当时最顶尖的工匠,先后在纽约、巴黎、香港开设分公司,将日本的高级工艺美术品销往欧美以及东南亚。起立工商会虽然只有几十年,但是对日本的文化推广很重要,巴黎世博会的时候,藏六和金森绍荣的东西都有一些,其中就有冈仓天心(冈仓天心曾随芬诺洛萨去欧美考察,回国后致力于推动日本美术复兴运动,芬诺洛萨被后世称为“日本美術恩人”)的一些影响,这个时候,这么多的博览会都出现了,导致当时出现了极大量的铁壶的仿品。

这都是大正以前,都是在大正之前,大正之后反而少了,因为进入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钢铁被列为战略物资,限制民间的使用,铁壶铸造就此衰落。就是在包括大正明治时期这一百年不到的时间,日本有大量的当时的一些笨蛋加坏蛋做的一些不好的铁壶。今天,我们也往往当做所谓好铁壶在流传着的。

到了战争时期有限制令,然后日本的军方要员带着铁壶全世界跑,所以我们在全世界各地都能看见很少数的当时流传的铁壶。到战后,又有了大量的新型的各种煮水的工具,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中国茶文化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金属茶具 饮茶吧 www.yincha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