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铁瓶,大约出现在二百五十年前左右。这时期的日本,在不同地区产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极品铁瓶。在明治末期至昭和十年间,铁瓶的生产最多,从京都、大阪开始,以南部、山形、高冈、名古屋为出产的中心。我们这里是介绍关于铁壶的制作,偏为概述,望知悉。
铁瓶基本上以“铸造”技术制作,而作手通常称呼为“铸物师”。铸造是将生铁跟铜等合金溶解后灌进模型的技术,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到明治末期时,只有双型铸造与蜡形铸造两种制造方法,在进入大正、昭和时代后,又发明了生型铸造技术。铁瓶瓶体的制作是用的铸造法,但手把部分的制作通常是将铁加热软化后加工制作。近江的龟文堂跟江户的名越系还铸造出了有特殊弧形的把手。
对铁瓶而言,瓶盖与盖钮绝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南部跟山形地区,铁瓶的本体跟盖子通常是同一材质的,但在以京都为首的其他地区,瓶盖是铜质的,并主要用金、银或是玉石的镶嵌后,再加以打磨。
为了方便拿起盖子,盖钮的制作与组合是非常复杂的。制作盖钮时,首先盖钮要有钮心,然后盖子跟盖钮之间要有座金,要有能将盖钮转上盖子的台座,最后为了让盖钮不会脱落,还需要有天座。
把手、瓶盖、盖钮的制作技术,跟铁瓶本体的制作技术完全不同,光靠一个釜师完成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所以铁瓶的制作,必须是各种铁瓶职人技艺的集合。
铁瓶的生产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大规模的工厂制作,厂内或厂外会有负责不同工序的专业职人,可以大量生产,另外一种就是釜师纯手工生产,数量会很少。
一般来说,江户时代的铸物师不会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只有专门做铁瓶的釜师,会在放汤釜与铁瓶的木箱上署名。明治时期以后,铸物师为了跟其他人的作品区分,会在铁瓶的瓶身或是盖子的内面刻上“铭”。
后来京都、大阪地区的铁瓶也开始在瓶身上刻下铭。龙文堂是这之中最享有盛名的,因为龙文堂铁瓶的品质非常高,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为了跟其他堂口作区分,龙文堂不仅在瓶身上刻下铭,还在盖子上也加上铭。
明治四年,幸田露伴出版的《名工出世谭》,有关于龙文堂的如下描述:在京都都享有盛名的龙文堂铁瓶屋,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人的喜好的变化,在天地荒作的铁瓶注下庞大的功夫,华丽的外表、唐草模样、奇怪的岩组等,制铸各种不同新品而获得身价,说起来最一开始只是模仿同业的他人作品,为了做出更加珍奇的作品而竞争。
从文中可以判断出,当时的龙文堂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评价,并生产了很多形态不同的铁瓶。
到后来龙文堂的铁瓶更加流行,很多跟龙文堂无关的店家,也擅自在盖上刻下“龙文堂造”的字样。所以现在有很多盖子里刻有“龙文堂造”的铁瓶,实际上都不是真品,真品非常稀少。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从那时(明治四年)起,铁瓶爱好者就因误信盖子上的龙文堂字样,把仿品当做真品去珍藏和使用。
事实上,很久以前日本就开始研究日本茶道中使用的汤釜,整理出了造釜师系统,但在铁瓶方面,除了南部铁瓶釜师有较系统的整理外,其他地区釜师系统都没有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