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奇伟老先生和茶叶打交道几十年,主编了《安化茶叶志》,对这一产品相当了解。笔者为此专门采访过他,根据他的意见,笔者概括成三个要点: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我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历史上最早用于茶马互市和以茶制边的四川茶和汉中茶都是黑茶,但加工工艺相对粗糙。即使现在的普洱,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运用湖南黑茶粗制加工里的渥堆技术,形成区别于传统产品生普的所谓“熟普”。
如果要上溯源头,千两茶诞生才140年,它的前身百两茶也只比它早出生40多年。用八字概括,叫做“道光百两,同治千两”。这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紧压茶,其紧致细密,已经媲美一般电动和蒸汽压力机的效果。曾经有一支千两茶在装运上船时不慎跌落资江,七年后为人捞起,其芯仍然干燥如旧,色香味无损于品饮。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千两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它重约37公斤,是单体茶中的第一位;它特殊的制造工艺所形成的特殊内质,又是别的紧压茶所无法达到的。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语言,谓之“内圣外王”。和选料嫩度要求高的贡茶,如安化芽尖和天尖、普洱贡茶不同,千两原料成熟而粗糙,主要供给以肉食为主的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值本低廉。这个“草根的”产品,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酵后,终成大器。回首来看它的产地,也是“王迹之兴,起于闾巷”了。
千两茶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是传统的,也是科技的;是地域的,也是交融的。明清两朝,多少陕、晋、徽、粤、闽茶商,为安化茶香所吸引,在这里设庄开厂,建市兴行,所产之茶行销海内外,茶飘万里。在这里,多种中国传统农商文化真正实现了同一目标下的无障碍最优组合,产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去芜存精,优胜劣汰,数百年的精选和积累,最终产生了千两茶。到今天,它已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