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君山银针属于什么茶类吗?很多朋友都会以为是绿茶。但是……虽然目前许多厂家将君山银针做得像绿茶一般绿,但传统上,君山银针是黄茶。按照更地道的加工方法,君山银针加工的成品芽头肥壮齐整,长短大小均匀,芽头呈金黄色,外层白毫包裹,被冠以“金镶玉”名衔。
那么,什么是黄茶?黄茶是怎么来的?黄茶都有哪些?黄茶跟绿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下面,笔者为大家简单地解说一番。
一、什么是黄茶?
大家都知道,绿茶的品质特点是清汤绿叶;那么,顾名思义,黄茶的品质特点就是黄汤黄叶了。
这种黄汤黄叶是怎么来的呢?茶学专家们大多数都认可是从绿茶衍化而来的。绿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而在杀青和干燥这两道工序之间加一道“闷黄”的工序,制作出来的茶便是黄茶。
虽然黄茶的品质特征是“黄汤黄叶”,但并不是所有黄汤黄叶的都是黄茶。
例如君山银针,并非只有黄茶做法,现在更多的是以绿茶加工的君山银针,而像寿州黄茶则是其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就像一样,实际按加工方法大多为绿茶。还有炒火足的绿茶,陈年绿茶,部分半发酵的乌龙茶等都会表现出黄汤黄叶的特点,但是实际上都没用经过黄茶特有的闷黄工艺。
单纯口感去判别黄茶亦并不一定准确,因为黄茶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嫩度,以及不同的加工方式,因此制成的品质相差甚远。我们判别黄茶的主要依据为加工中是否有“闷黄”工艺。
二、黄茶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许多事物的出现都源自于一个美丽的错误。黄茶亦如此。黄茶是在绿茶做工不当的情况下出现的,比如在杀青和干燥之间摊放堆积的时间过长,或者蒸青的时间过长,又或者炒青时候温度过低、时间过长等等,都会让茶叶变黄。然而这不当的做工却成就了一种茶叶的品类,可见世事峰回路转,无奇不有。
明代的许次纾在他的作品《茶疏》中说:“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说的是有些人制造绿茶方法不当,在炒制的过程中,茶叶还没出锅,都已经枯黄了。还用巨大的竹器乘热把茶叶装起来,于是茶叶立马就萎黄了。当时这种茶不过是下等茶,然而黄茶就是这么来的。
这么说来,黄茶是明代时就产生的?茶史上似乎并没有明确记载。而且绿茶加工不当也许在明代前早已有之,因此,黄茶确切产生年代还是不得而知。
三、黄茶的主要品类有哪些?
首先,按产地划分。有的品类您也许听说过,有的却是闻所未闻。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沩山白毛尖、皖西黄大茶、平阳黄汤、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按鲜叶采摘嫩度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种。
黄芽茶:采摘标准为单芽、一芽一叶,制作工艺比较精细,品质较好,具体品种: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
黄小茶:采摘中小叶种的茶树一芽一叶或二叶制作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北港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大沩山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鹿苑毛尖”和浙江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采摘一芽三、四叶甚至一芽五、六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叶大梗长,而且茶树多为大叶种,加工较简单,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以上是关于什么是黄茶,黄茶的历史以及黄茶的品类的基本说明,下一篇我们将会讲黄茶的加工以及,敬请继续关注。
参考资料:《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茶业通史(第二版)》,陈椽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