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美如画 首席记者 韩 蕾 摄
一方山水育茶香
--写在信阳第25届茶文化节开幕式前夕之二
一方山水一方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不同,每一方山水的茶也不同。有的人钟爱西湖龙井,有的人钟爱碧螺春,有的人钟情铁观音,而信阳毛尖正用她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征服越来越多的茶友。
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信阳,因山水扬名中外,更因为信阳毛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从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的金奖,到如今59.91亿元的品牌价值,一路走来,信阳毛尖的故事里,有传奇,有惊喜,更有期待。
信阳茶“出身”好。信阳地处大别山西段北坡和桐柏山区的东段北坡,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从南到北地貌类型大致为山地、丘陵、岗地、平原,这种地貌类型结构十分有利于茶叶生产。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子,它影响着茶树分布的范围、生长期的长短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信阳年平均气温20℃~30℃的持续天数为130.2天,年平均气温20℃~25℃的持续天数为63.9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适宜茶树的生长。
充沛的雨量是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信阳的降雨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质量的提高。另外,我市月平均湿度在77%-81%之间,能满足茶叶品质的需求。
同时,信阳茶区的土壤条件在全国茶区中比较优越。茶园主要分布在黄棕土壤类型上,和其他土壤类型相比,黄棕土壤的pH(4.5-6.5)、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条件以及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等条件都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自然肥力,为茶园建设和茶叶优质丰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峰奇岭秀,泉清瀑美,蜿蜒数十里,陡起星峰。由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形成的五云山,主要位于浉河区董家河镇境内,高覆盖率的森林面积让它形成了天然的“氧吧”,为品质好茶的出产提供了充足的雨量、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
茶树喜欢生长在高山密林,云雾缭绕的地方。我市恰好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这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而且茶树多分布在海拔300米至800米的浅山区,昼夜温差较大,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就了信阳茶的优良品质。品质优,滋味好,香气高,入喉之后,香气在唇齿间肆意流动,久久不会消散。
日前,记者来到浉河区董家河镇白马山村。放眼望去,满目青翠间,采茶工星星点点般散落在茶山上。微风吹过,空气里弥漫着茶叶特有的芬芳。
“我们的生态茶园主要集中在云雾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好,今年的大部分茶叶在去年就被老客户预订啦!”浉河区董家河镇白马山村宣茗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全根自豪地说,“还有不少在外地的信阳人让我邮寄呢。”
循着美景,跟随彭全根一直登上山顶,眺望远处,云雾飘渺,宛如仙境。
“这还没到最高峰呢,最高峰有800多米。”彭全根告诉记者,“山顶的景色更美,茶叶更鲜嫩。很多买茶的人到我们这儿来都不想走了。”
景色美,茶好喝。这除了归功于优越的生长环境,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茶园的管理。彭全根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是我市800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中的一个,虽然茶园只有200多亩,社员只有6户,规模不大,但是在管理上,彭全根很用心。深耕改土、复壮树冠、更新换种来改造衰老茶园;在茶园间种桂花、桃树、李树、樱桃、银杏等,给茶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茶园中科学饲养家禽,放养蚯蚓、合理间作蔬菜、绿肥等在茶园建立起生态系统……彭全根努力打造出一个小而精,优质又高产的生态茶园。
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努力打造生态茶园,大型茶企也在大力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推进标准化建设。
浉河区是我市茶叶主产区,茶叶生产机械化,机械采茶已经成为常态。不少茶企不仅开展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品”认证,还进行了质量监控与管理认证,确保了“滋味”,更提升了价值。
好茶园的打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信阳茶正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保障茶叶的纯净滋味和原生态,兼顾了生态与健康的理念。截至2016年,我市茶园种植面积达到210.8万亩,开采面积达到145.3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72.8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39.7万亩,有机茶园面积约17.8万亩。
信阳毛尖的愿景不仅仅停留在这些数字上,它的愿景在于,让茶香徜徉在山水之间,徘徊在云雾之上,随着信阳的山水印象,袅袅摆动,飘向全省,飘向全国,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