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网资讯:当我们都在思考中国茶的发展之路时,发现从种植环节到消费环节的整个产业链中,即从“茶园”到“茶杯”,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制约中国茶业做大做强的因素。其中有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想短时间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几乎不可能,甚至要完全解决某个单一因素都很困难。
就茶叶的产品属性来说,几千年来,我们从认知上就一直认为茶叶是一种农产品。农产品的特征就是具有身份(品种)性的、地域性的、季节性的和非标准性。其实,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商品原本都是农产品,或者具有农产品特征的,比如米、面粉、食油、食盐、酱油、醋、香烟、酒等等,但这些产品因为其生产的工业化和生活的城市化,逐渐被人们淡化了农产品的特性。
从流通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流通半径都很难拉长,流通规模很难做大,流通渠道也很难扁平化。“菜农卖菜难,居民买菜贵”就是农产品典型的流通现状和难题。
对比中国的茶叶,其鲜明而强烈的农产品特性就已经把种植者、生产者、经营者搞得无比痛苦,如果再给茶叶加上文化性,茶叶产品特性就更加复杂。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茶叶的生产总值是320亿元,而消费总额则达100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1000亿元销售总额中的近700亿元消耗在了流通环节,而因为茶叶的流通规模不大和流通渠道长、链条长、环节多,所以尽管做茶叶流通的企业和商家并不非常赢利,也还是会造成“茶农卖茶难,居民买茶贵”的现状。
中国茶叶真的就没有办法吗?回过头看看香烟,烟的整个产业链和茶叶的整个产业链何等相似!但香烟行业不是解决得很好吗?再有茶行业的“立顿”,英国人也解决的很好。笔者认为,解决这些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茶叶产品的商品化。产品的商品化必须做到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没有做到品牌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就不是现代市场意义的商品。
此外,现代营销特别讲究和消费者的沟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越是简单的模式越容易复制,越是“傻瓜”的产品越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商品化了的产品,生产者就可以标准化生产,加上品牌化的运作,再加上品质和级别的标准化,经营和流通就变得简单,消费者识别、购买和使用就都变得简单了。正因为简单化,消费者就会快速增加,同时会反复消费,从而拉动生产经营的规模。规模化的同时又会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经营者就可以奉献给消费者更质优价廉的商品。如此良性循环,行业自然迅速发展。
笔者在信阳五云茶业集团的品牌建设工作期间,强力推动五云茶叶集团的茶叶产品商品化,尽管不够彻底,也不够完善,但在2009年亮相市场后大获成功。
现在能够很欣喜地看到,许多茶企已经行进在茶叶产品的商品化路上了,笔者大胆预测:中国茶叶的商品化进程将会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中国7万家茶企,谁率先实现了茶叶的商品化,谁就会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行业集中的大潮中胜出。中国茶企一定会从70000家逐步变成7000家、700家、70家,最终被广大消费者记住和选择的品牌也许只有7个了。
茶产业的现代化,茶叶生产的工业化,茶叶产品的商品化,这便是中国茶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