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京召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今年经济生活和“三农”工作重点,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特别选择与茶行业、茶区相关的代表委员进行采访,报道他们与茶相关的议案、提案。
同时,本次两会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收官之年,五年来,代表委员在履职之路上必将有不少心得,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邀他们写下这些心得,与全国茶人分享。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俞学文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义茶“三大变化”振奋人心
茶业是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五年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茶产业可以说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变靠天吃饭为精准管控,实现茶园管理智慧化。高山云雾出好茶。武义县茶园多在崇山峻岭中,山高路陡,过去管理比较粗放,存在靠天吃饭问题,产量不高、质量不一。2020年,我们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更香茶业”)建立了“5G+智慧茶园”,运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太阳能诱虫灯、信息素诱虫板、气象监测站、智能运输轨道等设施,实现茶园数字信息采集、茶园智慧监控和智能数字控制三大功能。比如茶农最担心的“倒春寒”问题,以前一旦出现“倒春寒”天气,往往会给春季茶园新生茶芽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现在通过安装茶园智慧管理系统,通过茶园气象监测站收集茶园气候数据,当气象数据显示将有严重霜降时,茶园智慧管理系统启动防霜应急程序,有效应对茶芽被冻坏的问题,减少损失。
二是变师傅做茶为参数制茶,实现茶叶加工标准化。过去做茶,往往依赖“茶师傅”对火候的掌控、程序的把握,说到底,就是凭借经验做茶。现在,一条数字化茶叶生产线一天加工的鲜叶达30吨,所有生产线上安装传感设备,实现对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通过总控云平台对加工工艺参数的调整,优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实现标准化生产。既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现实问题,更改变了“靠人做茶”的产业困境,对稳定茶叶品质、提升企业效益、增加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截至2021年,武义县已建成包括更香茶业在内的4家数字茶厂和3个智慧茶园基地。
三是变单纯茶店买卖为三产融合,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目前武义县茶园面积11.22万亩,总产值11.08亿元,全县有6万多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和经营。2021年,武义县特色茶产业游入选中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武义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茶产业跨界发展,鼓励茶园基地和茶叶加工企业开展茶旅、农旅、工旅结合,推动三产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一项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茶产业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做精品质、提升效益。作为企业,要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战略实施,以数字化改革促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管理提升,从而实现更快、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