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是“中国北方绿茶之乡”,“日照绿茶”作为日照八大名片之一,闻名遐迩,是山东“南茶北引”的硕果之一。
关于当年南茶北引的背景,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晏先生曾有一段介绍文字:“在谭启龙来山东担任省长时,毛主席与他谈起南茶北引,建议山东‘在山上多种些茶’。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中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需求。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叶带来了机遇,他被誉为山东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日照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尤其是山清水秀、云蒸雾绕的沿海山区,很适合种植茶叶。1959年,山东省政府确定日照作为“南茶北引”的试验县之一。
日照人素有饮茶的习惯,沿海渔民尤甚,出海前必须先饱饮一顿,然后才能上船。20世纪50、60年代,全县销售茶叶约5000余担,均由南方购进。日照选择上李家庄子、双庙、安东卫三村等几个点开始试种。他们采取走出去——去南方取经学习,请进来——请南方种茶专家来传授技术、现场指导的办法,克服了虫害、冻害等困难,终于在1966年试验成功,让南方茶叶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也学会了茶叶的制作工艺。
1966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此后茶叶产业不断发展。
1966年,日照只有2个大队(村)8亩7分地种茶,到了1967年是14个村,1968年达到23个村,不仅面积越来越大,成活率也随之正比例攀升,1968年的时候,成活率已经达到80%以上了。三年实验结果,“南茶北引”在日照成功实现。
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6个省区派人参会。
至20世纪70年代,日照茶叶种植已经发展到300多个村,种植品种各不相同。
1980年,日照共有333个村种茶,茶园面积达到了10189亩。规模达到100亩以上的村,有十五六个,达到50亩以上的村,有50多个。随着茶园的扩大,产量也在逐步提高,每亩地平均产70多公斤的干茶,居山东省首位,接近全国的产茶水平。[8]
1998年开始,日照市把绿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致力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日照绿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