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文化 /  茶风茶俗 /  关于藏茶

关于藏茶

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藏茶又称为火蕃饼、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销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雨极高山的有性繁殖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高山小叶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是全株紧压成砖形的茶。

藏茶的定义,是从多方面提出的:

从产地定义:历史上雅安为西康省省会,管辖现归属四川省的康巴地区(后藏)。现四川省雅安市八县蒙顶山脉包括本山和灵鸠山在内的十多个高山优质茶园,是专为西藏及周边藏民聚集区生产的小叶种全发酵砖茶的主要源头。后藏最有影响力的索朗·益西活佛说,藏语“雅安”发藏语为“央安”,藏地地图展开像一张牦牛皮,央安的位置正好在牦牛的尾巴上,所以藏地对雅安的诠释是“牦牛尾巴”。

从需求上定义: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强辐射,居民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热能食物以适应自然环境,藏茶成为调和与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的必需品。高海拔地区不产茶,所以要从汉区贩茶到高原,就形成了藏族生存的补给线(茶马古道、南路边茶),藏茶也成为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

从民族物质互补上定义:历代历朝都将藏茶作为交换战马和节制藏族同胞的锐器,曾一度使茶成为政治的砝码,到明代洪武年间最为严厉;新中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地位提高,藏茶又成为连接民族友谊的桥梁,以金尖和康砖成为民族团结茶的主流。

从经济上定义:因为藏区在历史上货币杂乱,加之社会形态处于农奴阶段,以物易物是交易主流。藏茶按条(竹篾长条,有10kg/条、5kg/条)比值论价交易,又因为藏茶贮存越久,价值越高,藏族同胞把条茶囤积起来,成为储蓄的主要方法,往往在物质匮乏、经济萧条年代将条茶当货币使用。

从生产工艺上定义:藏茶是各种制茶工艺中最为耗时、最为复杂的茶类,一般要经过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开汤具有红、浓、陈、醇四绝特点。

由于藏茶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文成公主进藏,迄今有1300年岁月,所以藏茶是中国黑茶类的鼻祖,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而且由于持续发酵(反复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黑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 火蕃饼、南路边茶、边茶唐代时产于四川的藏茶品种。因要用火烘制加工,压制成饼状,且专销吐蕃地区,故称火蕃饼。

按照发放给雅州地区的边引销往藏区的藏茶。清末,南路边茶分为二等六级,上等称细茶,有毛尖、芽细、芽砖三个级别。下等称粗茶。

清代和民国时期按照边引销售的藏茶。其叫法很多,或谓“乌茶”、“马茶”等,民间最普遍的叫法为砖茶、大茶。在元代,松、潘、黎、雅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类,叫“西番茶”,以别于腹地所饮的各种川茶。清代以来,各路边茶的制作形状、包装、品种都基本有各自的定式,并承袭下来,有的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的边茶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湖北生产的边茶主销内蒙古,湖南生产的边茶主销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生产的边茶主销西藏和拉萨辐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