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茶飘香时,今年是恩施州利川市毛坝镇发展茶产业的第30个年头。30年斗转星移,利川毛坝区变为毛坝乡,又变成了毛坝镇,党委书记换了十任,唯有一件事没变:种茶。
30年接力苦干,毛坝茶熬出了头:2016年,毛坝镇GDP达到9.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2元,其中茶叶收入占60%;而1987年初,毛坝农民人均收入仅187元。“那时老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毛坝镇五一村老人余德远回忆当年,唏嘘不已。“要给农民找一条活路。”时任毛坝区委书记黄仕永下定决心。
多方考察学习后,他们发现毛坝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茶叶。1987年,黄仕永和区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毛坝大力发展速生密植茶。
说干就干。抽槽换土,积压青肥,调拨茶种,分发化肥,黄仕永带领辖区干部和农民一起干。当年,毛坝茶叶种植面积从年初的不足40亩发展到11800亩。
此后,毛坝党委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历届干部始终咬定茶产业不放松,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毛坝茶园面积已达12万亩。
1999年,毛坝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车干茶被退回,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
毛坝第七任党委书记张友平闻讯怒斥:“吃的茶叶饭,穿的茶叶衣,谁砸毛坝的品牌,就砸谁的饭碗!”2003年,农科村一户村民不听劝阻,使用禁用农药,一亩多茶树被强行销毁。同年,1500多公斤干茶在五一村被当众付之一炬。
为控制农残,毛坝干部与农资销售商和茶农“硬碰硬”。经过10多年努力,毛坝茶质量早已达到出口标准。
2014年起,现任也是第十任“种茶书记”曾维权提出,毛坝镇要依托茶产业走转型升级之路,发展生态旅游和民宿旅游。目前,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元。
如今的毛坝已是湖北红茶第一镇,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67家,产品出口远销10多个国家,实现茶叶年产量1.6万吨,产值5.4亿元。“现在,毛坝人坐车不讲价,上馆子不问价。”余德远笑眯眯地说。
未来走向何方?“建成中国红茶特色小镇、中国‘利川红’第一镇和全域旅游生态小镇。”对此,曾维权信心十足。(张茜、赵北平)
短评
30年,咬定青山不放松
毛坝茶产业的发展,虽“立根原在破岩中”,却因“咬定青山不放松”,终成品牌,强了乡镇富了农民。
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向产业要效益,选准方向、坚持深耕,总会有收获。
选准产业是前提。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受地域资源等条件限制,产业发展的方向十分关键。毛坝发展茶产业,是科学评估后的选择。
应时而变是长胜之法。细观毛坝茶产业发展,从扩大规模到提升品质,从单一茶产业到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毛坝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应时而变。变的是环境,是市场要求,不变的是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与尊重。
坚定前行是重要保障。产业方向一经论证确立,就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务实不折腾,遇难不退缩,为了产业更强,为了农民更富,毛坝30年的坚守,难能可贵。(张茜)